SCN2A 癲癇性腦病變


SCN2A 癲癇腦病變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蔡孟翰醫師

SCN2A基因最早是由澳洲的研究團隊(2002 Lancet)在家族性BFNIS症候群上發現和癲癇有關係,也就是良性家族性新生兒至嬰兒期抽搐,簡言之就是家裡有好幾個小寶寶在一到六個月大的期間會出現一些手腳抽搐,但大多為良性的,認知功能沒有受到影響,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長大也沒有再有癲癇發作的情形,但是我們臨床上的經驗,因為SCN2A導致BFNIS的病人其實極為少見,因為PRRT2, KCNQ2或是SCN8A突變引起的家族性嬰兒期抽搐更為常見一點 (可以參考PRRT2這篇文章   https://neurodnabrain.blogspot.com/2015/01/prrt2.html)

但是後來,隨著次世代定序的普及,2010年後陸陸續續發現SCN2A也會造成自閉症,智能障礙甚至精神疾病,造成這些疾病的SCN2A突變大多為新發生的(父母沒有),而且比較常是造成蛋白質斷掉的突變(truncating mutation).
但是最嚴重的是合併有嬰兒期點頭筋攣(Infantile spasm)進展到癲癇腦病變(Epilpetic Encephalopathy),臨床上和過去的West症候群或是大田原(Ohtahara)症候群很相似,除了癲癇之外,SCN2A突變的病人也被發現常常會出現動作障礙(也就是不由自主地抽動或是陣發性運動失調)

SCN2A負責鈉離子通道alpha次單位,SCN1A很類似,除了上述的Truncating突變比較常見於自閉症/智能障礙及精神疾病,大部分造成癲癇的SCN2A突變的都是點突變Missense,只造成蛋白質上的一個胺基酸的改變,為何小小一個胺基酸的改變會造成這麼嚴重的臨床症狀,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釋,最近一篇研究(Ben-Shalom etl al. 2017)發現造成癲癇的SCN2A多半是造成鈉離子通道功能過強”Gain of function”,而造成自閉症/智能障礙及精神疾病則是造成功能缺乏,因此雖然是同一個基因,可是造成的結果不同

在治療方面,目前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在控制癲癇的部分,一篇日本的研究Nakamura et al.報告覺得一種抗癲癇藥物:樂命達(lamotrigine)似乎對病人有好處,特別是當突變位於穿過細胞膜的位置上面,Dilena也發表一個案例發現第一代抗癲癇藥癲能停(phenytoin)和癲通(carbamazepine)對發作控制效果很好,這三個藥的共通點都是鈉離子通道阻斷,跟前面的研究提到的突變功能增強正好吻合,不過這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是否這群病人真的對這些藥物的反應比較好,另外對於腦部智能發展的影響,目前也尚不確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雙層皮質症候群 (Double Cortex Syndrome)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和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一體兩面的PRRT2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