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和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一體兩面的PRRT2基因突變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和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BFIE):一體面的PRRT2基因突變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蔡孟翰

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BFIE)和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是兩個不同的神經疾病,乍聽之下好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但是近年來的基因研究卻有意想不到的連結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 的病人會以一陣陣突發性的不自主運動表現,最大的特徵是這些不自主運動會被突然的動作誘發,例如突然起身,或受到突然驚嚇等等,通常是在兒童期至青春期開始產生,因此在學業和同學相處可能會產生問題,導致畏縮缺乏自信
產生的不自主運動通常很短暫(不到一分鐘),發作時意識清楚,可以是短暫的抽搐,奇怪的姿勢(肌張力不全),類似舞蹈的動作,很多病人也有類似預兆的感覺,因此常會停下來或是坐下來等發作過去,發作可以一次或雙側,有部分病人可以有家族史,腦波檢查以及磁振造影也多是正常的

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BFIE) 則好發於約六個月大小的嬰兒,而在兩歲以前會停止,癲癇發作以一陣叢發性的局部發作或抽搐型發作為主,腦波和磁振造影常也是正常的

有趣的是有部分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的家族成員研究發現,有些家族成員小時候沒有癲癇但是長大後有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另外也有病人小時候有幼兒期癲癇長大後變成陣發性運動誘發型異動症,因此便有學者懷疑這兩個病會不會有關係

另外,巧合的是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的治療也是使用低劑量的抗癲癇藥,因此和其致病機轉可能和癲癇很像都是腦部異常放電或過度興奮造成的,但是實際上PRRT2的真正的致病機轉則不明,研究者現在知道PRRT2位於突觸前的細胞膜上,並且會和突觸小泡的蛋白質SNAP25結合,所以可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是放有關,進一步澄清其作用方式可能有助於發展新的抗癲癇藥物

2013年,中國的學者發現在家族性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的病人身上發現這個疾病是由PRRT2這個基因突變造成的,特別是c.649-650insC (p.R217fsX224) frame-shift mutation,正常的基因有9個C,病人則多了一個C,很快的其他各國團隊也在80-90%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證實這個突變也會造成這個疾病,也就是說這個疾病是同一個基因突變的一體兩面,我們最近也在數個台灣的家族裡證實了這個突變造成嬰兒期的良性癲癇
除了這兩個疾病外,也有學者發表PRRT2和其他陣發性神經疾病,如偏癱性偏頭痛或陣發性運動失調症有關,所以PRRT2可以說是一個"多面人"或"千變女郎",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型式,約有5%病人是以這種不典型的表現

目前為止,PRRT2突變所造成的癲癇或異動症大多較為良性,且對藥物反應良好,因此很多病人並未就醫治療或尋求基因診斷,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學者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同時都帶有PRRT2突變,生下的小孩有機會(~25%)罹患嚴重的智能障礙及癲癇,因此如果有家族性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或幼兒期癲癇的病患,在結婚前可以先尋求適當的遺傳諮詢

如果你對相關的基因診斷或研究有興趣 歡迎聯絡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癲癇基因研究計畫 主持人 蔡孟翰醫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CN2A 癲癇性腦病變

爪費症候群 (Dravet Syndrome)及鈉離子通道SCN1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