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診斷癲癇的磁振造影(核磁共振)

造成癲癇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腦部結構性病變所造成的,隨著影像醫學的進步,磁振造影可以幫忙臨床醫師診斷很多過去不能發現的病變,但是其實並不是每一個病人接受磁振造影檢查都可以發現病變,這有兩個可能性,一種是真的沒有病變,也就是說找不到可以解釋造成不常放電的原因,另一種就是檢查方式或儀器不夠敏感(有其限制),因此無法顯示出病灶,我將針對後者進一步討論如下:
在2002年Von Oertzen等人研究發現有將近六成的癲癇病灶沒有被診斷出來,如果放射科醫師可以知道臨床上懷疑的位置再看一次,則上述未診斷率可以減少到50%,如果進一步使用癲癇專為設計的磁振造影方式加上對癲癇有經驗的神經放射科醫師,則可以減少至9%,這裡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3Tesla的磁振造影的機器一定比1.5Tesla要好,其實並不完全對,造影的方式和經驗其實更重要
引此2013年Wellmer等人對此進行研究,並建議所謂的"必要項目":
1. 3D-T1, 1mm isotropic, 3 dimentional orientations (axial, coronal, saggital), anterior commissure-posterior commissure angulation
2. T2 or STIR, <=3mm, axial and coronal view, hippocampal angulation
3. FLAIR, <=3mm, axial and coronal view, hippocampal angulation
4. SWI(hemo-calc), <=3mm, axial view, hippocampal angulation
檢查時間大概需要35-40分鐘

Ref:
1. Wellmer et al. 2013 Epilepsia
2. Von Oertzen et al. 200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陣發性動作誘發型異動症和良性家族型幼兒期癲癇:一體兩面的PRRT2基因突變

SCN2A 癲癇性腦病變

雙層皮質症候群 (Double Cortex Syndrome)